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论著

  • 左西孟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李雪梦;梁慧;郭学文;李志慧;程仁力;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达格列净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泵入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心率、超声心动图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炎性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507,P=0.034)。治疗1周后,2组NYH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试验组NYHAⅠ级者占比高于对照组(62.50%vs. 12.50%,χ~2=21.333,P<0.001),NYHAⅢ级者占比低于对照组(0 vs. 25.00%,χ~2=11.429,P=0.001);2组心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治疗前缩小,且试验组升高/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肝素结合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0%vs. 22.50%,χ~2=0.313,P=0.576)。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率,改善心肌酶谱并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STE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效果及安全性

    王小龙;孙胜;谢地成;马文超;丁治英;刘同祥;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入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8例,按照治疗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n=64)与对照组(n=64)。2组均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注射用比伐芦定(术前、术后)治疗,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术中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术前、支架植入完成即刻、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分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结果 2组术前、支架植入完成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级(TIMI)≤2级及校正的TIMI帧数(CTFC)≥40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TIMI≤2级及CTFC≥40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12.50%vs. 26.56%、9.38%vs. 23.44%,χ~2/P=4.026/0.045、4.614/0.032)。观察组MA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38%vs. 23.43%,χ~2=4.614,P=0.032)。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44%vs. 21.88%,χ~2=0.045,P=0.833)。结论 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出血及血小板减少风险,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解郁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柯素梅;杨陈翔;

    目的 观察解郁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漳州市福康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2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51例。单药组仅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联合用药组在单药组基础上采用解郁安神汤治疗。2组均持续服药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实验室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4.12%,较单药组的78.43%高(χ~2=5.299,P=0.021)。治疗1、2、3个月后,2组HAMD评分逐渐下降,且联合用药组HAMD评分低于单药组(P<0.01)。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BDNF水平升高,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且联合用药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单药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单药组(P<0.01);2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单药组(P<0.01)。单药组与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61%vs. 25.49%,χ~2=0.505,P=0.477)。结论 解郁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较好,可明显升高血清BDNF水平,减轻炎性反应,进而减轻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肾养肝中药联合头针辅治老年帕金森病合并肝肾不足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王亚伟;吕祥龙;

    目的 观察温肾养肝中药联合头针辅治老年帕金森病(PD)合并肝肾不足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老年PD合并肝肾不足型失眠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筛选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阿普唑仑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肾养肝中药联合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效率评分、血清学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介素(IL)-1β、IL-8、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vs. 70.00%,χ~2=5.000,P=0.025)。治疗4个疗程后,2组UPDRS、PSQI、入睡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MDA、IL-1β、IL-8、PCT、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温肾养肝中药联合头针可明显改善老年PD合并肝肾不足型失眠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及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2025年03期 v.1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血宝合剂防治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

    徐潇;朱时敏;潘蒙;平道志;谢添;沈志亮;唐健;钱永红;

    目的 观察生血宝合剂防治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放疗同步口服替吉奥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血宝合剂口服直至放疗结束后1周。比较2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放疗前1 d、放疗第21天、放疗后1 d的血红蛋白(Hb)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及血小板计数(PLT),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40.00%,低于对照组的73.33%(χ~2=6.787,P=0.009)。放疗第21天、放疗后1 d, 2组Hb水平与WBC、NEUT、PLT均较放疗前1 d逐渐下降(P<0.05或P<0.01),2组放疗第21天的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放疗后1 d Hb水平与放疗第21天和放疗后1 d WBC、NEUT、PLT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33%,低于对照组的53.33%(χ~2=5.711,P=0.017)。结论 生血宝合剂可有效降低老年食管癌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减轻对Hb水平及WBC、NEUT、PLT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严茜;万彬;赵霞;吴春陶;苏丹;曾艳;杨文璐;谢鹏;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收集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回顾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3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共包含1 185例患者,试验组504例,对照组6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SVR12应答率高于对照组[OR=2.54,95%CI(1.59,4.04),P<0.05];试验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对照组[MD=-5.91,95%CI(-8.75,-3.06),P<0.05]、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MD=-3.10,95%CI(-4.50,-1.70),P<0.05]、层粘连蛋白低于对照组[MD=-51.01,95%CI(-78.74,-23.28),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34,95%CI(0.15,0.78),P=0.01]。2组Ⅳ型胶原、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迪帕韦—索非布韦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可提高SVR12应答率,改善肝功能和层粘连蛋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21-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ARNI在无残余肾功能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俞盛;何飞民;黄惠英;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在无残余肾功能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0月三明市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无残余肾功能MHD合并HF患者4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RNI组17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组16例、常规治疗组12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ACEI/AR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服用ACEI或ARB类药物,ARNI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3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3组临床资料,治疗后相关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6个月后,ARNI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ACEI/ARB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ACEI/ARB组,室间隔厚度小于常规治疗组、ACEI/ARB组(P<0.05);3组收缩压、舒张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胱抑素C、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磷离子、C反应蛋白、左室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ACEI/ARB组、ARNI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3%vs. 18.75%vs. 11.76%,χ~2=2.070,P=0.355)。3组高钾血症、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ARNI用于无残余肾功能MHD合并HF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周伟峰;陈欢;吕宁;

    目的 比较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4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2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或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地舒单抗,2组患者均用药1年。比较2组用药前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假体或内固定物周围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1年后,2组Harris评分较用药前升高,对照组假体或内固定物周围骨密度较用药前下降,但观察组Harris评分、假体或内固定物周围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1);2组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钙素水平降低,骨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vs. 5.48%,P=1.000)。结论 与唑来膦酸相比,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地舒单抗具有较好疗效,其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骨量丢失,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更有利于改善骨代谢、促进骨形成,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普伐他汀钠片在早中期SONFH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梁红锁;滕健;杨业静;黄家志;蒋林华;

    目的 观察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普伐他汀钠片在早中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行髓芯减压植骨术的早中期SONFH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仙灵骨葆组、普伐他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各30例。术后3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仙灵骨葆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普伐他汀组服用普伐他汀钠片,联合用药组采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普伐他汀钠片,3组均用药3个月,随访(16.7±3.2)个月。比较3组用药前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股骨头坏死面积,股骨头存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3组Harris评分高于用药前,VAS评分低于用药前,股骨头坏死面积小于用药前,联合用药组改善幅度大于仙灵骨葆组、普伐他汀组(P<0.05),但仙灵骨葆组与普伐他汀组Harris、VAS评分与股骨头坏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仙灵骨葆组、普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股骨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6%vs. 3.33%vs. 3.33%,χ~2=0.523,P=0.770)。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早中期SONFH患者术后采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普伐他汀钠片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可更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减小股骨头坏死面积,且预后较好。

    2025年03期 v.18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种属君药的冲和膏抑菌效能研究

    党赢;海日;师建平;刘钰;白洁;许诏华;吴佳宝;姚文智;

    目的 以“半阴半阳证”代表方冲和膏为实验研究方剂,通过抑菌实验观察不同来源种属君药的冲和膏对常见6种致病菌的敏感程度,评价冲和膏的抑菌效能。方法 采用MH琼脂平板打孔法,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评价不同种属君药的冲和膏抑菌效能研究,评价2种冲和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效能。结果 2种冲和膏对各种细菌敏感性各异,在高浓度时均表现出明显抑菌作用,低浓度时抑菌作用降低甚至消失。与生理盐水组比较,2种冲和膏在浓度为400 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作用显著(P<0.05),对肺炎链球菌无抑制作用(P>0.05)。在低浓度25 mg/ml时,豆科冲和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显著(P<0.05),木兰科冲和膏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P<0.05)。与木兰科冲和膏比较,豆科冲和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豆科冲和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2025年03期 v.18 40-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用药研究

  • 常德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基因型与降压药物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精准用药分析

    罗璇;王见勇;

    目的 分析常德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基因多态性与精准用药情况,以期为临床制定更加科学的降压药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4年2—5月就诊于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5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降压药物相关的CYP2C9*3、AGTR1(1166A>C)、CYP2D6*10、ADRB1(1165G>C)、ACE(I/D)、CYP3A5*3及NPPA(2238T>C)基因位点及患者的基因型。分析常德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基因总体分布,不同降压药物基因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不同地区降压药物基因多态性。结果 265例常德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除CYP2D6*10基因位点外,其他基因位点频率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常德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的降压药物相关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显示:(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相关基因位点突变较少,其中CYP2C9*3位点纯合野生型占比为91.32%,杂合突变型占比为8.68%,纯合突变未检出;AGTR1(1166A>C)位点纯合野生型占比为92.45%,杂合突变占比为7.55%,纯合突变未检出。(2)β_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相关基因位点突变较多,其中CYP2D6*10位点纯合突变型占比为35.09%,杂合突变型占比为42.26%,其他为纯合野生型,药物代谢整体处于较低水平;ADRB1(1165G>C)位点纯合突变型占比为53.58%,杂合突变型占比为39.62%,大部分患者对该药物的敏感性较高。(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基因位点突变较多,杂合突变型占比为44.91%,纯合突变型占比为10.19%。(4)钙离子拮抗剂相关基因位点突变比例较高,野生型占比仅为9.81%,药物浓度及疗效或处于较高水平。(5)利尿剂相关基因位点突变较为罕见,其中99.62%患者属于正常水平。除CYP2D6*10位点外,其他6个基因检测位点分布均有地区代表性,湖南常德CYP2C9*3位点突变频率高于湖南怀化,AGTR1(1166A>C)位点突变频率低于贵州省及甘肃庆阳,ADRB1(1165G>C)位点突变频率高于安徽省,ACE(I/D)位点突变频率低于甘肃庆阳(P<0.05);湖南常德与其他地区其他基因位点突变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基因位点对应的药物基因表型数据显示,湖南常德携带CYP2C9*3基因表型的患者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的代谢水平低于湖南怀化患者,携带AGTR1(1166A>C)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敏感性低于贵州省及甘肃庆阳患者,携带ADRB1(1165G>C)基因表型的患者β_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敏感性高于安徽省患者,携带ACE(I/D)基因表型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酶活性低于甘肃庆阳患者(P<0.05)。结论 与其他地区相比,湖南常德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基因突变频率更低,代谢水平较高,但药物敏感性一般;β受体阻滞剂敏感性位点突变频率更高,该类药物疗效相对较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突变频率低,对于依那普利及咪达普利适用性较好;但在钙离子拮抗剂及利尿剂相关药物基因位点突变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小。

    2025年03期 v.1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

    黄金星;林智才;文韬;滕龙;欧阳山丹;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7例。在接受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低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片20 mg治疗,高剂量组采用辛伐他汀片40 mg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神经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生长因子(NGF)],不良反应。结果 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低剂量组的78.72%(χ~2=4.374,P=0.036)。治疗4周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2组血清HDL-C、N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LDL-C、TG、NSE、S-100B及GFA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高剂量组升高/下降幅度大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7%vs. 23.40%,χ~2=1.795,P=0.180)。结论 与20 mg辛伐他汀比较,40 mg辛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老年ACI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脂,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同时大剂量用药还可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2025年03期 v.18 49-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

    张先位;吴杰华;苏小洲;王琼琼;陈基源;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2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替罗非班组60例与常规用药组60例。2组均行急诊PCI介入治疗,常规用药组术前、术中给予肝素钠注射液,术后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替罗非班组在常规用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持续随访至术后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不良事件。结果 替罗非班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用药组(98.33%vs. 86.67%,χ~2=4.324,P=0.038)。治疗7 d后,2组血清CRP、TNF-α、IL-6、ICAM-1、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用药组(P<0.01);2组PT、APTT长于治疗前,Fib、PAI-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替罗非班组延长/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用药组(P<0.05或P<0.01);2组LVEF、CO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小于治疗前,且替罗非班组升高/缩小幅度大于常规用药组(P<0.01)。替罗非班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用药组(1.67%vs. 13.33%,χ~2=4.324,P=0.038)。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2025年03期 v.18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

    刘陈先;杨诚;韦朝阳;

    目的 观察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代谢综合征(MS)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签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B、C组,各50例。A组采用利培酮片,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喹硫平片,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氨磺必利片。3组患者均持续用药8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体质指数(BMI)、糖脂代谢指标[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MS发生率。结果 治疗8周后,B组BMI高于A组,C组BMI低于B组(P<0.05),A组与C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B组血清HbA_(1c)与TC、TG水平高于A组,血清CP水平低于A组,C组各指标低/高于B组(P<0.05)。治疗4、8周后,C组PANSS评分低于A、B组(P<0.05),治疗8周后B组PANSS评分低于A组(P<0.05)。A、C组MS发生率低于B组(6.00%vs. 22.00%、4.00%vs. 22.00%,χ~2/P=5.316/0.021、7.162/0.007)。结论 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阴性与阳性症状,且对患者BMI、糖脂代谢影响较小,进而可降低MS发生率。

    2025年03期 v.18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无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宋建阳;陈毓铭;

    目的 观察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无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行无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诱导及维持,对照组给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麻醉诱导及维持。比较2组Ramsay镇静评分、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治疗前(T_1)、置入喉罩时(T_2)及支气管镜检查结束时(T_3)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为(3.46±1.25)分,高于对照组的(2.06±1.00)分(t=8.111,P<0.001)。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T_2,对照组与观察组SpO_2、P_(ET)CO_2、MAP及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R、SBP、DBP高于对照组(P<0.01);T_3,对照组与观察组SpO_2、P_(ET)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HR、SBP、DBP、MAP及BIS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95%vs. 32.56%,χ~2=8.339,P=0.004)。结论 无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进行麻醉的效果较佳,其对维持患者呼吸、HR、血压及神经元活动稳定性作用优于丙泊酚,且安全性高。

    2025年03期 v.18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治疗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李帅亿;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锋泰灵组和对照组,各35例。锋泰灵组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组均持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铜绿假单胞菌清除率,退热时间、肺部炎症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与治疗3、7 d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三烯B4(LTB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不良反应。结果 锋泰灵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29%vs. 88.57%,χ~2=0.182,P=0.669)。锋泰灵组与对照组铜绿假单胞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3%vs. 85.71%,χ~2=0.141,P=0.707)。锋泰灵组退热时间、肺部炎症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3、7 d后,2组血清LTB4、TGF-β水平呈降低趋势(P<0.01),且锋泰灵组治疗3 d后血清LTB4、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7 d后2组血清LTB4、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O_2呈升高趋势,PaCO_2呈降低趋势(P<0.01),锋泰灵组治疗3 d后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7 d后2组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锋泰灵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vs. 11.43%,P=1.000)。结论 相较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肺换气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

    靳杨;冯海军;

    目的 探究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和糖皮质激素组,各45例。糖皮质激素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甲泼尼松龙持续治疗1周,机械通气组患者在糖皮质激素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后,机械通气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糖皮质激素组的73.33%(χ~2=8.459,P=0.004);2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降低,且机械通气组高/低于糖皮质激素组(P<0.01);机械通气组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高于糖皮质激素组(P<0.01)。机械通气组在应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出现咽喉干燥7例,腹胀3例,经调整后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及血气,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66-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糖皮质激素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辅助治疗效果

    刘坤;王巧;裴异;夏莹;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抗结核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醋酸泼尼松片,2组均持续用药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免疫指标(CD3~+、CD4~+、CD4~+/CD8~+)、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退热时间及呼吸困难、咳嗽、盗汗好转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0%vs. 84.00%,χ~2=4.396,P=0.036)。治疗4周后,2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退热时间及呼吸困难、咳嗽、盗汗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试验组肺部病灶吸收率为98.00%、痰菌转阴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82.00%(χ~2/P=4.396/0.036、5.005/0.02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0%vs. 10.00%,χ~2=0.796,P=0.372)。结论 采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可增强疗效,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肺部病灶吸收,加快症状消退,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复新液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与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叶婷;林世忠;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与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活动期胃溃疡(GU)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福建省地质医院临床收治的活动期GU患者6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三药联合组(康复新液+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硫糖铝混悬凝胶)和抑酸剂组(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硫糖铝混悬凝胶),每组30例。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胃黏膜功能指标、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不良反应。结果 三药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抑酸剂组(93.33%vs. 73.33%,χ~2=4.320,P=0.038)。治疗4周后,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降低,且三药联合组低于抑酸剂组(P<0.01);2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HMGB1水平降低,且三药联合组低于抑酸剂组(P<0.01)。三药联合组Hp清除率高于抑酸剂组(86.67%vs. 63.33%,χ~2=4.356,P=0.037)。三药联合组与抑酸剂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vs. 10.00%,P=1.000)。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与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活动期GU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胃黏膜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张艳妮;姚洁;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6月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8例,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联合组与单一注射组,每组29例。单一注射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单一注射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清炎性因子、血清淀粉酶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注射组(96.55%vs. 72.41%,χ~2=4.735,P=0.030)。联合组腹痛消失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单一注射组(P<0.01)。治疗1周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注射组(P<0.05或P<0.01);2组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注射组(P<0.01);2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注射组(P<0.01)。联合组与单一注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0%vs. 3.45%,χ~2=0.875,P=0.349)。结论 非诺贝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脂质代谢及胰腺功能,降低血液脂肪含量,减轻炎性反应,不会明显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丁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对免疫球蛋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李国军;吴华兵;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对免疫球蛋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松滋市中医医院收治的SAP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n=45)和肠内营养组(n=45)。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肠内营养组在胃镜辅助下行经鼻空肠营养管留置,确认营养管在位通畅后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SP),联合治疗组在肠内营养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M、IgA、IgG]、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6)、白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胰腺功能指标[胰腺组织血容量(BV)、血流量(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及血清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短于肠内营养组(P<0.01)。治疗7 d后,2组血清IgM、IgA、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治疗组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或P<0.01);2组血清CRP、IL-8、IL-6、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肠内营养组(P<0.01);2组BV、BF均较治疗前升高,PS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治疗组升高/下降幅度大于肠内营养组(P<0.01);2组血清ET、DA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肠内营养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肠内营养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vs. 6.67%,χ~2=0.494,P=0.482)。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缩短淀粉酶水平恢复时间,显著提高SAP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炎性反应,改善胰腺功能和肠道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刘正云;罗林;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组均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免疫指标(CD4~+、CD8~+),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7.50%vs. 80.00%,χ~2=4.507,P=0.034)。治疗5 d后,2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1);2组心率降低,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组(P<0.01);2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及CD8~+降低,CD4~+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50%)与常规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9,P=0.330)。结论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脓毒症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病情,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纠正免疫紊乱,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和炎性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2025年03期 v.18 83-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铁代谢的影响

    梁敏燕;李昌文;梁维杰;胡蕾;

    目的 观察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对铁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梧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人促红素注射液。2组均持续用药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贫血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铁代谢指标[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调素(Hepc)、血清铁蛋白(SF)以及转铁蛋白(TRF)]、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4%vs. 77.14%,χ~2=4.590,P=0.032)。用药3个月后,2组RBC、HCT、Hb、TSAT、SF、TRF升高,Hepc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用药1、2、3个月后,2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vs. 17.14%,χ~2=0.510,P=0.475)。结论 人促红素注射液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贫血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贫血状态,维持铁代谢平衡,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比克恩丙诺片治疗初治HIV-1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

    吴丛霞;朱晓红;文小平;黄左宇;曹力;王娟;邹美银;

    目的 观察比克恩丙诺片治疗初治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于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就诊的初治HIV-1感染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克恩丙诺片治疗48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4、48周后CD4~+T淋巴细胞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病毒学抑制率。结果 治疗24、48周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48周后,患者CD4~+T淋巴细胞高于治疗24周后(P<0.01)。治疗24、48周后,患者TC、TG、HDL-C、L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24周后患者各指标与治疗48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患者病毒学抑制率高于治疗24周后(97.62%vs. 85.71%,χ~2=15.584,P<0.001)。结论 比克恩丙诺片对于初治HIV-1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的病毒学抑制效果及免疫学应答效果,其导致的血脂代谢异常主要发生在治疗24周内,具有短期性。

    2025年03期 v.18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锁固精丸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临床效果

    马碧峰;梁志敏;陆秋香;

    目的 观察金锁固精丸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衡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肾性蛋白尿患者72例,遵循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中药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中药组给予金锁固精丸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结果 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χ~2=4.571,P=0.033)。治疗3个疗程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面浮肢肿、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及纳差腹胀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中药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8%vs. 22.22%,χ~2=4.571,P=0.033)。结论 肾性蛋白尿患者采用金锁固精丸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同时可改善肾功能,缓解面浮肢肿、神疲乏力等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2025年03期 v.18 92-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韦散加减与盐酸坦洛新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

    徐佳栋;包文平;杨帆;于峰;陈柯;刘先艮;

    目的 观察石韦散加减与盐酸坦洛新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76例,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2组患者均行RIRS治疗。术后,对照组予以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连续治疗7 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石韦散加减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残余结石率、疾病复发率,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78.95%(χ~2=4.537,P=0.033)。治疗后3 d, 2组残余结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残余结石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2组白介素-10、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血肌酐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vs. 26.31%,χ~2=4.547,P=0.033)。结论 石韦散加减与盐酸坦洛新联合RIRS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还可较好地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肝肾功能。

    2025年03期 v.18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补肾活血方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皮冬财;张霞;雷静;贾琼;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行ACLR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患者均行ACLR,术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活血方内服,2组均持续干预12周。统计患者恢复情况,比较2组术后1 d、12周、24周膝关节液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术后12周、24周骨隧道扩大率。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均顺利完成手术,各时间截点患侧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周、24周,2组膝关节液IL-6、MMP-1水平及IKDC评分高于术后1 d(P<0.05);术后24周,2组膝关节液IL-6、MMP-1水平低于术后12周,IKDC评分高于术后12周(P<0.05)。术后12周、24周,试验组膝关节液IL-6、MMP-1水平低于对照组,IKD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12周、24周患膝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较非出口位高(P<0.05)。术后24周,2组患膝非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高于术后12周(P<0.05);试验组术后12周患膝非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周患膝非出口位、出口位骨隧道扩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可有效抑制ACLR后患者膝关节炎性反应,并且能有效降低骨隧道扩大率,从而改善中远期膝关节功能。

    2025年03期 v.18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帕瑞昔布联合双氯芬酸钠用于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吴剑君;韦柏;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联合双氯芬酸钠用于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期为围术期镇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前海人寿广西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患者均行择期手术,术毕前30 min,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持续用药2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持续用药2 d。比较2组术后24、48、72 h动态、静态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和术毕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术前、术后72 h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48、72 h观察组动态、静态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初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毕,2组MAP高于术前,RR、HR低于术前,但观察组MAP低于对照组,RR、HR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 2组血清IL-6、IL-17、CRP水平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8%vs. 20.00%,χ~2=0.073,P=0.788)。结论 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应用帕瑞昔布与双氯芬酸钠治疗可达到确切的镇痛效果,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患者的疗效

    吴益奇;张玲;廖洋;杨文诚;卢海川;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塞来昔布组,各46例。塞来昔布组予以塞来昔布,联合用药组在塞来昔布组基础上予以普瑞巴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痛功能障碍评分量表(ODI)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介素(IL)-1、IL-6],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优良率高于塞来昔布组(95.65%vs. 80.43%,χ~2=5.059,P=0.024)。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评分降低,JOA评分中的临床体征、主观症状、膀胱功能、日常生活受限度评分和总分升高,且联合用药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塞来昔布组(P<0.01);2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塞来昔布组(P<0.05或P<0.01);2组血清hs-CRP、TNF-α、MCP-1、MMP-3、IL-1、IL-6水平降低,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塞来昔布组(P<0.05或P<0.01)。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35%)与塞来昔布组(6.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患者可促进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

    姜璐;陆轶杰;

    目的 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ICP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熊去氧胆酸组与联合治疗组,各90例。熊去氧胆酸组予以熊去氧胆酸片,联合治疗组在熊去氧胆酸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Ribaha评分、实验室相关指标[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胆酸(CG)、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4 d后,2组Ribaha评分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熊去氧胆酸组(P<0.01);2组血清TBA、AST、ALT、CG、sICAM-1水平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熊去氧胆酸组(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羊水胎粪感染、产后出血、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熊去氧胆酸组(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与熊去氧胆酸组的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可有效缓解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妥珠单抗联合DC方案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

    叶明石;

    目的 观察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DC方案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76例,按照化疗方案分为TCH组(在DC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与DC组(给予多西他赛注射液+注射用卡铂治疗),每组38例。2组均以3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治疗前与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不良反应。结果 TCH组客观缓解率高于DC组(86.84%vs. 63.16%,χ~2=5.684,P=0.017);TCH组PFS、OS均长于DC组(P<0.01);治疗4个疗程后,2组血清TPS、CA153、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TCH组低于DC组(P<0.01);TCH组与DC组恶心呕吐、关节痛、皮疹、瘙痒、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DC方案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提高近期治疗效果,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延长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阿托西班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

    毕恒;杨御华;

    目的 观察阿托西班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常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先兆早产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8、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氧化应激指标(前列腺素E_2、一氧化氮),宫缩抑制起效时间、妊娠延长时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宫缩抑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8、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前列腺素E_2、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宫缩抑制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妊娠延长时间长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宫缩抑制率高于对照组(96.55%vs. 72.41%,χ~2=4.735,P=0.030)。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69%,与对照组的10.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6,P=0.468)。结论 先兆早产患者采用阿托西班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效果确切,能够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快速抑制宫缩,延长妊娠时间,优化母婴结局,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和症状恢复的影响

    姜宁;杨进;

    目的 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和症状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枣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5.19%(χ~2=3.967,P=0.046)。治疗14 d后,2组CD4~+、CD4~+/CD8~+升高,CD8~+降低,且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白介素-9、白介素-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腹痛、皮肤紫癜、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0%vs. 7.41%,χ~2=0.176,P=0.674)。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升高CD4~+、CD4~+/CD8~+,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且安全性高。

    2025年03期 v.18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比较

    洪恩辉;江金文;张心勇;曹志;黄文宏;

    目的 比较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91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奥卡西平组(n=48)与左乙拉西坦组(n=43)。奥卡西平组予以奥卡西平片,左乙拉西坦组予以左乙拉西坦片。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电活动情况、癫痫发作频次、发作持续时间、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脑电图放电指数及脑电波θ、δ波段相对功率低于治疗前,脑电波α、β波段相对功率高于治疗前,且左乙拉西坦组脑电图放电指数及脑电波θ、δ波段相对功率低于奥卡西平组,脑电波α、β波段相对功率高于奥卡西平组(P<0.05或P<0.01);2组癫痫发作频次少于治疗前,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且左乙拉西坦组减少/缩短幅度大于奥卡西平组(P<0.01);2组操作智商、语言智商、总智商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左乙拉西坦组高于奥卡西平组(P<0.01)。左乙拉西坦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奥卡西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vs. 6.25%,χ~2=0.016,P=0.899)。结论 与奥卡西平相比,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可明显改善脑电活动,减少癫痫发作频次和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儿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内镜下清理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注入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赖肖芬;苏洁明;曾斌;

    目的 观察耳内镜下清理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注入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9月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与镜下清理组,各60例。镜下清理组予以耳内镜下清理,联合治疗组在镜下清理组基础上予以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2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清相关指标[白介素(IL)-2、IL-4、IL-6、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真菌培养结果,治疗前后不适感,不良反应及疾病复发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镜下清理组的83.33%(χ~2=5.926,P=0.015)。治疗2~4周后,2组耳道瘙痒、耳部疼痛、分泌物增多、听觉障碍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镜下清理组(P<0.01);2组血清IL-2、IL-4、IL-6、IL-10、IFN-γ、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镜下清理组(P<0.01)。联合治疗组真菌转阴率高于镜下清理组(83.33%vs. 66.67%,χ~2=4.444,P=0.035)。治疗2~4周后,联合治疗组不适感优于镜下清理组(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与镜下清理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P=0.509)。联合治疗组疾病复发率低于镜下清理组(5.00%vs. 23.33%,χ~2=8.292,P=0.004)。结论 耳内镜下清理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注入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及疾病复发率,提高真菌转阴率,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2025年03期 v.18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郑钰;袁帅帅;邱市生;李永琦;唐友斌;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R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用针灸组20例和西药治疗组20例,由于出现失访、脱落病例,最终加用针灸组14例和西药治疗组14例。西药治疗组患者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治疗,加用针灸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针灸。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及治疗后1、3、6个月反射性总鼻症状评分表(rTNSS)、鼻部伴随症状评分表(TNNSS)、全眼症状评分表(TOSS)、鼻炎控制评估测试(RCAT)、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血清白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结果 治疗6周后及治疗后1、3、6个月,2组rTNSS、TNNSS、TOSS、RQLQ评分低于治疗前,RCAT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加用针灸组治疗后1个月RCAT评分高于西药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rTNSS、TNNSS、TOSS、RQLQ评分低于西药治疗组,RCAT评分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或P<0.01)。治疗6周后,2组血清IL-4、IgE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加用针灸组低于西药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 针灸联合西药治疗AR的远期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IL-4、IgE水平。

    2025年03期 v.18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丹参酮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效果

    刘彦攀;蒋健;戈弋;

    目的 观察丹参酮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7月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与曲安奈德组,各40例。曲安奈德组予以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曲安奈德组基础上予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口腔黏膜灼痛、张口受限、纤维条索)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黏膜病损面积、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曲安奈德组(97.50%vs. 80.00%,χ~2=4.507,P=0.034)。治疗12周后,2组症状评分、VAS评分低于治疗前,黏膜病损面积小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降低/缩小幅度大于曲安奈德组(P<0.01);2组血浆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曲安奈德组(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曲安奈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0%vs. 10.00%,χ~2=0.457,P=0.499)。结论 丹参酮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可提高临床效果,减轻疼痛,缩小黏膜病损面积,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且用药不良反应较少。

    2025年03期 v.18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用药调查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姚守恩治疗斑秃用药规律

    雷鸣;李兰;姚守恩;刘睿愚;王声鸣;张海花;刘磊;

    目的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8)探析治疗斑秃(AA)的中医用药规律,总结姚守恩主任辨证用药经验,以期为中医药治疗AA的临床组方和中药复方开发提供依据参考。方法 收集姚守恩主任2013—2023年于银川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开具的中医药处方3 829张(3 829例患者)。将处方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8)提供的Excel模板中,利用软件分析数据挖掘模块中中药使用频次、中药属性、舌脉象、中医证候、治则、中药聚类及组方规律,统计出药物四气、五味、归经,根据药物相关度统计关联度及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3 829张处方中包含中药201种,使用频次≥500的中药共计32种,前5味中药分别为旱莲草(占68.53%)、陈皮(占67.96%)、当归(占67.80%)、丹参(占67.04%)、茯苓(占65.45%)。用药以温性(11 590次)、平性(11 216次)为主;药味以甘味(26 816次)、苦味(14 947次)、辛味(10 667次)为主;归经以脾经(23 095次)、肝经(22 703次)、心经(17 050次)、肺经(15 883次)、肾经(15 155次)为主。3 829例患者中,舌脉象以舌淡红(占52.89%)、苔薄(占35.13%)、脉沉濡(占35.13%)为主;中医证候以肝肾阴虚(占35.13%)、血虚风燥(占25.83%)较常见,治则以益气补血(占35.13%)、滋补肝肾(占35.13%)为主。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8)数据挖掘分析模块对201种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3组中药层次聚类:当归—旱莲草—丹参—茯苓—陈皮—木瓜—天麻、麸炒白术—甘草片—制何首乌—麸炒山药—酒女贞子—桑椹、白芍—甘草—白术—泽泻—女贞子—黄芪—红花。AA核心药物组合以“当归—旱莲草”“丹参—旱莲草”“女贞子—旱莲草”“女贞子—当归”“女贞子—陈皮”较常见,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8)复杂网络分析功能,得出AA常用药物为旱莲草、女贞子、丹参、当归、生地黄、泽泻、白芍、茯苓、陈皮、桑椹、天麻、木瓜、甘草,其中以旱莲草、陈皮、丹参、当归为核心药物。结论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8),姚守恩主任治疗AA注重滋补肝肾以扶正,理气化瘀而攻邪,攻补兼施,诸药配伍遵循“活血理气通络以治标,滋补肝肾健脾以治本”的治疗原则,其治疗AA的核心药物为旱莲草、陈皮、丹参、当归,相较配比为茯苓、女贞子、天麻,次之为桑椹、泽泻、白芍。

    2025年03期 v.18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杨淑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用药规律

    倪希明;孙长勇;

    目的 通过收集杨淑莲教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门诊病例资料,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挖掘出潜在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和用药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8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杨淑莲名医工作室治疗有效且有完整病例记录的18例PV患者共计95张处方信息,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录入方药原始数据以建库,通过平台对数据作频数、频率、关联、聚类分析。统计患者疾病证型,对所涉及处方中药物出现的四气、五味、归经、频次,分析全部处方使用组方规律、聚类分析及主要证型使用组方规律。结果 杨教授治疗PV气滞血瘀证最常见,用药以温(占36.87%)、寒(占34.49%)、平(占28.34%)并用,药味以甘(占35.65%)、苦(占30.18%)、辛(占23.51%)为主,归经肝经(占21.50%)、脾经(占18.14%)、心经(占12.65%)、胃经(占11.58%)偏多。使用高频次药物有当归、丹参、柴胡、地龙等,高频次药对有“丹参—当归”等。核心药物组为“当归—丹参—柴胡—地龙—牡蛎—白术—川芎—黄芩—桃仁—甘草”。新方分析得到新方核心药物“茵陈—代赭石—龙胆”等10组,新方有“茵陈—代赭石—龙胆—黄连—石膏”等5组。组方规律得到以气滞血瘀证为首的核心药物组3组。结论 杨教授治疗PV用药以活血为核心,清补并用,体现了从瘀论治,补泻兼施的理念。

    2025年03期 v.18 141-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药师园地

  • 市级三级公立医院临床药学服务转型的探索

    江楠;王莉平;霍好利;王海叶;李晓翠;邢瑞敏;

    为了推动医院药学专业发展,持续提升医院药师临床药学服务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精准用药,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安排,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药学服务转型。邯郸市中心医院通过规范医院基本用药目录,提高基药使用占比;药品目录遴选评价全覆盖,推进药品临床应用规范化;强化医师、药师协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开展医、药联合门诊,拓展门诊药学服务;开展多学科诊疗等措施促进药学服务转型。通过多项举措并行,医院的药学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为临床合理用药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通过药学服务转型,使得医院药师对药物治疗的有效、经济、安全的特性灵活掌握,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

    2025年03期 v.18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分析

    黄婧;贺瑾华;熊红菊;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1 000份,包含患者1 000例,其中2020年5月—2021年4月500例给予常规药物管理(实施前),2021年5月—2022年4月500例患者给予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比较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用药总合理率、住院时间、住院金额及用药金额、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抗菌药物用药总合理率高于实施前(98.80%vs. 91.80%,χ~2=27.349,P<0.001)。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住院时间短于实施前,住院金额及用药金额低于实施前(P<0.01)。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1.00%vs. 5.80%,χ~2=17.537,P<0.001)。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实施前(4.00%vs. 14.40%、4.60%vs. 12.40%,χ~2/P=32.369/<0.001、19.556/<0.001)。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实施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1.80%vs. 8.20%,χ~2=21.558,P<0.001)。结论 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显著,通过规范医师处方、引导患者用药、监测药效等措施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药物滥用和误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5年03期 v.18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潍坊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质控中心的工作实践与质控效果分析

    孙清海;王振华;李效尧;李宁;刘宝生;王冠杰;陈焕蕾;

    目的 评价市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质量控制中心在全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与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2021年潍坊市49家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数,青霉素使用同比比例,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情况,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情况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评价市级抗菌药物质控中心多方式、多维度质控措施管理的成效。结果 截至2021年,抗菌药物品种数由2018年的34.08个降至33.45个;青霉素使用同比比例由2018年的86.25%升至102.19%;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8年的12.27%降至11.42%;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8年的22.06%降至15.8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8年的49.25%降至43.88%,用药频度由2018年的46.00%降至36.25%;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2018年的49.47%降至38.7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合理率、时机合理率及疗程≤24 h百分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分别由2018年的31.24%、42.83%、75.05%,升至45.99%、57.01%和86.3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占比、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使用率分别由2018年的4.35%、1.22%,降至1.66%、0.72%;点评抗菌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和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由2018年的17.48%、91.93%,升至25.28%、94.34%;三级综合医院的指标管理综合控制情况优于二级综合医院和各类专科医院。结论 通过4年的管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质量控制中心在全市抗菌药物管理中成效显著,促进了全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与合理应用,但部分指标仍未达到国家要求,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2025年03期 v.18 15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物不良反应

  • 不规范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道及药学监护

    杨海英;蒋孟函;尹笋君;

    <正>药物性肝损伤(DILI)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DILI的常见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激素类药物等,DILI常见影响因素有:(1)宿主因素:如女性对某些药物表现出较高的易感性,或合并基础疾病;(2)药物因素:药物的化学性质、剂量、疗程及药物相互作用均可影响DILI的潜伏期、临床表型、病程和结局;(3)环境因素:过量饮酒可能会增加DILI发生风险。

    2025年03期 v.18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对呼吸力学和预后的影响

    潘继壮;覃述;姚代娟;童跃;蒙玉绸;

    目的 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对呼吸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RDS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NCPAP治疗,2组均治疗72 h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pH值]、呼吸力学指标、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并发症。结果 治疗72 h后,2组血清hs-CRP、PCT、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PaO_2、pH值较治疗前升高,PaCO_2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通气量、静态顺应性、呼吸时间常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通气量、静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但2组呼吸时间常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_1、FEV_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FEV_1/FVC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6%vs. 22.86%,χ~2=4.590,P=0.032)。结论 NCPAP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机体炎性反应,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肺泡损伤,提高肺泡的顺应性,改善呼吸功能及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生理适宜技术联合罗补甫克比日丸治疗肾虚肝郁型早泄的临床效果

    郝杰安;张楚成;温昌琴;刘昊坤;范凯;

    目的 观察电生理适宜技术联合罗补甫克比日丸治疗肾虚肝郁型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3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肾虚肝郁型早泄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泊西汀组24例(1例失访)和研究组24例(1例失访)。达泊西汀组患者采用盐酸达泊西汀片,研究组患者采用电生理适宜技术联合罗补甫克比日丸治疗,2组均持续用药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早泄诊断工具(PEDT)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2组IEL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且研究组长于达泊西汀组(P<0.01);2组PEDT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达泊西汀组(P<0.01);2组中医主症、次症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达泊西汀组(P<0.01)。研究组与达泊西汀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vs. 8.33%,P=1.000)。结论 电生理适宜技术联合罗补甫克比日丸治疗肾虚肝郁型早泄在延长射精时间、提高患者性生活满意度以及改善中医主要和次要症状方面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3期 v.18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麦尔哈巴·艾尼;地里娜尔·吐尔洪;阿卜杜外力·哈力克;闫磊;

    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引起的凝血障碍和全身炎性反应是心脏外科手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显著增加患者术后病死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1])。目前有许多减少心脏手术患者炎性反应和出血的策略,其中包括使用氨甲环酸(TXA)。TXA是一种传统抗纤溶剂,其抗炎和抗纤溶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关于TXA抗炎作用的研究较少。本文就TXA的药理学特性、抗炎机制及其在CPB心脏手术中的抗炎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TXA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18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李新新;张艳敏;董宁霞;吕文文;宋征;郑波;

    他克莫司被广泛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但其治疗窗窄,个体之间高度差异,其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生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型、依从性等。文章对影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18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维生素D与糖尿病前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薛露青;阿不来提·艾则孜;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人数逐渐增多,其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造成日益加重的社会和家庭负担。糖尿病现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对高发人群必须采取有效的早期预防措施,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糖尿病,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生素D与糖尿病前期(PDM)的相关性已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本文对维生素D与PDM发病的相关性、相关研究结果以及对未来研究的思考进行综述。

    2025年03期 v.18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临床合理用药》是国内报道临床合理用药的医学学术期刊,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本刊是为临床药师、临床医师及相关人员学术交流、成果推广、经验介绍、信息交流的园地,设有论著、用药研究、用药调查、临床药师园地、药物不良反应、药事监管、综述等栏目。1投稿要求1.1稿件基本要求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实用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精练。论著、综述等栏目要求> 7 500字(包括摘要、参考文献),用药研究、用药调查等栏目要求> 6 500字(包括摘要、参考文献)。

    2025年03期 v.18 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